抑郁症:流行病还是自我臆想?

Phyathai 1

10 分钟

27/03/2020

AI Translated

分享


Loading...
抑郁症:流行病还是自我臆想?

抑郁症正在侵袭泰国社会

近年来,各种媒体持续报道名人新闻、犯罪新闻,甚至与抑郁症相关的自杀新闻。因此,我们应当意识到抑郁症比我们想象的更贴近我们自己。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或身边的人正处于抑郁症的风险或已经患病,因为新闻报道并未深入介绍该疾病。今天,我们将从不同角度了解抑郁症,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及时治疗。

 

抑郁症与危险统计数据

目前,全球人口约为76亿,其中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,约占4%。在泰国,抑郁症患者约有150万人,占6900万总人口的2.2%。令人震惊的是,泰国每年有4000人成功自杀,而抑郁症是自杀的主要原因。

 

什么是抑郁症?

抑郁症是由于大脑中影响思维、情绪、感受、行为及身体健康的部分异常所致。但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认识仅限于情绪或心理状态的变化,误以为抑郁症是由失望或心理创伤引起,并且可以通过鼓励来治疗。实际上,抑郁症是由三种神经递质——血清素、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失衡引起的,因此需要精神科医生的治疗,除了正确的心理治疗外,可能还需要药物治疗。

 

遗传、环境与抑郁症的风险因素

导致抑郁症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、环境和生活方式

  • 如果一对双胞胎中有一人患有抑郁症或躁郁症,另一人的患病概率高达60-80%
  • 如果直系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)患有抑郁症,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0%
  • 可以总结为遗传与环境对抑郁症的影响比例约为40:60%
  • 某些药物也可能引发抑郁症状,如某些安眠药、痤疮药、抗炎药、止痛药、毒品或酒精

 

9项抑郁症自我筛查

观察自己或身边人是否符合抑郁症标准,可以通过以下9项简单筛查。这些标准是医生诊断抑郁症时使用的。如果出现5项及以上症状,且必须包含第1项和/或第2项,且症状持续超过2周,则属于高风险,应咨询精神科医生进行分析和治疗。

  1. 持续感到悲伤、厌倦、沮丧或易怒
  2. 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或不想做
  3. 饮食行为改变,过多或过少,导致体重异常增减
  4. 从易入睡变为难以入睡,或睡眠过多
  5. 明显表现出焦躁不安或迟缓
  6. 感到无力、没有精力,不想做任何事
  7. 感到无价值或自责
  8. 注意力不集中,思考或决策困难
  9. 经常想到死亡、想死或自杀

 

抑郁症的类型

抑郁症有多种类型,导致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行为,例如:

  • 重度抑郁症(Major Depression)
    此类患者情绪低落超过2周,通常表现为极度悲伤、对曾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、难以入睡、体重骤增或骤减、易怒、疲倦无力、感到无价值。产后抑郁症也属于此类,可能伴有妄想、幻听等症状。应尽早治疗,以防病情恶化及降低自杀风险。
  • 持续性抑郁症(Dysthymia Depression)
    此类患者症状较轻,但持续至少2年。症状虽不严重到无法行动,但表现为食欲减退或过度、失眠或嗜睡、疲劳、无力、自信心不足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决策能力下降及感到绝望。
  • 经前抑郁障碍(Premenstrual depressive disorder)
    患者在月经前一周出现症状,月经后2-3天症状缓解。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、悲伤、易怒、易与人冲突、绝望、自我贬低,可能伴有焦虑、压力、坐立不安、注意力下降、疲劳、无欲望、食欲变化、睡眠异常及身体症状如乳房疼痛、肿胀、关节肌肉痛及水肿。

 

儿童会患抑郁症吗?

抑郁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包括儿童。儿童抑郁症表现多样,有的表现为攻击性、发脾气、易哭泣,有的表现为悲伤、消沉、被拒绝时感到绝望、易怒、言语激烈、抱怨头痛腹痛、感到无价值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想到死亡,类似成人症状。部分儿童初期表现为社交退缩。这些症状需持续数周。大多数患儿还会伴有学习困难。

 

抑郁症患者的检查与治疗

抑郁症诊断始于询问症状、影响及严重程度、日常生活习惯、既往病史、用药情况及家族史。专家医生结合观察到的人格特征及心理测试结果,评估患者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案,如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。

 

鼓励与帮助抑郁症患者

当我们发现或身边有人患抑郁症时,应学习如何让患者感到有价值,增强生活信心。鼓励患者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能帮助患者放松。亲近的人可以用以下句子与患者沟通:

  • 你不是一个人,我会一直陪着你
  • 我可能不完全理解你,但我关心你,想帮助你
  • 你还好吗?你累吗?
  • 你的生命对我非常重要
  • 你想让我帮忙做什么?告诉我,我愿意帮忙

这些话能减轻患者压力,让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。相反,容易让患者感到被误解或加重病情的话语应避免,如:

  • 你想多了
  • 大家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
  • 试着往好处想
  • 生活还有很多,为什么想死?
  • 学会自助吧
  • 别再想让你压力大的事了
  • 怎么还没好?
  • 还有比你更糟的人,他们都能坚持

 

如何远离抑郁症?

  1. 保持良好健康习惯,如锻炼、充足睡眠、健康饮食、不滥用药物、不饮酒、不吸烟,每年至少体检一次
  2. 心理方面,培养积极思维,乐观看待世界,不恶意对待他人,不自责,寻找兴趣爱好,减压,参加适合年龄的社团或志愿活动,做让自己自信、有价值的事,亲近关心自己的人,远离不喜欢的人
  3. 生活方式上,安排时间参与有趣活动,避免过度压力或过度工作,避免处于令人沮丧的环境或观看负面新闻。如正在服药治疗任何疾病,尤其是精神疾病,应遵医嘱服药,切勿自行停药

 

最后……我们无法单靠自己治愈抑郁症。如果开始感觉生活异常、失去平衡、压力过大,见精神科医生就像体检一样,帮助我们了解当下的心理状态。医生会建议预防和改善心理状态的方法,如调整思维方式或药物治疗。因为心理或行为问题并非仅由抑郁症引起,精神科医生能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的治疗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