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痒,需查明原因。

Phyathai 3

11 分钟

03/02/2022

AI Translated

分享


耳朵痒,需查明原因。

“耳朵痒……不知道怎么了” 只知道如果放任不管肯定不好,因为很多人认为耳朵痒只是普通症状,痒的时候就随便用东西挖挖、搅搅耳朵来止痒,但你知道吗?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,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修补鼓膜。

 

这么说,可能有人会怀疑真的会那么严重吗?今天 娜帕拉特·吉拉瓦特帕林医生,帕亚泰3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将为大家解答并深入探讨所有耳朵痒的问题,我们将了解耳朵痒的原因有哪些,以及如何治疗?

 

先了解耳朵的结构……

在谈论耳朵痒之前,娜帕拉特医生说,我们应该先从了解耳朵的结构开始,医生解释说……

 

“人的耳朵由三层组成,分别是外耳、中耳和内耳,但与耳朵痒最相关的部位是‘外耳’,它就像一个深约2.5厘米的洞穴,耳道入口处的皮肤有毛孔和皮脂腺,可以分泌汗液和油脂,就像我们脸部皮肤一样。”

 

再往里一点,耳朵内部会变得温暖,温度大约与我们用来测体温的体温相当。重要的是,较深的外耳道开始没有毛发,也不能产生耳垢。因此,当耳朵皮肤干燥并出现皮屑,或者有粘稠湿润的耳垢掉入耳道时,这些耳垢无法自行流出或脱落。


外耳和中耳之间由0.8-1厘米大小的鼓膜隔开,鼓膜像一个椭圆形的大门。进入中耳,即鼓膜后方,有三块连在一起的骨头,分别叫锤骨、砧骨和镫骨,负责将声音传导到内耳。此外,还有一条小管道连接到鼻咽后方,称为中耳压力调节管(咽鼓管),相当于隧道的逃生通道或通风孔。


最后一层是内耳,形状像附着在三个环上的蜗牛壳,这部分有听觉和平衡神经。当听神经受损导致耳朵紧张,内耳液体不平衡引起头晕,以及耳石脱落时,问题就发生在内耳。”

 

耳朵痒,了解原因才能对症治疗

耳朵痒看似不大问题,但仍应了解其来源和原因,以便正确应对。对此,娜帕拉特医生解答了所有关于耳朵痒的疑问……

 

“耳朵痒大多数发生在外耳层,超过99%,很少波及中耳和内耳。如果痒是由耳垢引起,可能是因为耳垢呈鳞屑状并移动,就像皮肤干燥时会痒,尤其冬天容易起皮屑,皮屑脱落会引起痒感。如果不小心挖或抓,可能会有擦伤,继发感染,导致痒感不消失,还会出血,最终引发耳痛。”

 

用手指挖耳或用棉签旋转,就像用刀子划伤一样,会造成损伤。正常耳道内有常驻细菌,如果造成伤口,细菌容易进入伤口引发感染,形成脓液,这就是‘细菌感染性耳痒’的主要原因。”

 

真菌感染引起的耳朵痒

医生补充说明……
“还有一种耳朵痒是 ‘真菌感染引起的耳痒’ ,通常由湿气引起。患者常有耳朵进水后未及时干燥,或经常游泳,导致耳朵潮湿,混合已有的耳垢,促使真菌生长。此类耳痒非常严重,伴有轻微疼痛,有时还会有耳朵流液。”

 

预防方法是在洗头或耳朵进水后,先将头倾斜让水流出,再用棉花轻轻擦拭耳朵外部。此外,可以用不太热的吹风机吹干耳朵,但要注意,长时间吹风可能刺激内耳,导致头晕。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,因为压力变化、吸耳垢或风吹入耳道会干扰内耳,导致内耳液体运动,引发头晕,但通常2-3分钟内会自行缓解。”

 

除了各种感染外,常见的皮肤病如‘银屑病’,也常伴有耳朵和皮肤瘙痒。该病脱落的皮屑会刺激耳膜,导致不适。 耳朵皮肤干燥缺水也会导致皮屑脱落,常见于寒冷、干燥、湿度低的环境,皮肤脱落引起刺激和耳痒。


过敏患者除了鼻痒、眼痒外,也可能出现‘过敏性耳痒’,但此类耳痒多伴随皮肤瘙痒,且痒感不强,主要发生在皮肤层。”

 

耳垢……应该清除的敌人?

关于耳垢,娜帕拉特医生介绍说,正常情况下耳垢会自然脱落,只有部分患者需要清理,以免影响听力……

 

“耳垢形状像一块泥土。如果耳垢干燥,颜色较深甚至发黑,说明存在时间较长,可能超过一年,甚至有些患者耳垢积累十年以上,几乎从未挖过,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块状,患者会出现耳痛、耳鸣。但新形成的耳垢呈黄色,类似蜡烛蜡,位于外耳道,能通过咀嚼、下颌运动自然脱落,除非有些患者因遗传原因耳垢较多。”

 

不正确的挖耳方式可能带来负面影响,因为用棉签或其他物品旋转挖耳,会将耳垢推入内侧,而内侧通常无耳垢,推入后可能引发问题,导致耳痒、耳鸣,最终形成耳垢堵塞。”


耳垢不多的人可以不管,但耳垢多的人应注意清理,最好由亲近的人帮忙观察耳道,因为耳朵是自己看不到的部位,不应盲目挖耳。如果耳垢较小,可以用小头棉签蘸盐水轻轻清理,仅限部分患者,或每2-3周滴用专门溶解耳垢的药水,防止堵塞和耳鸣。但如果滴药后1-2天症状无缓解,应尽快就医。”

 

中耳炎……挖耳引发的严重后果

虽然挖耳清洁是必要的,但娜帕拉特医生提醒,如果方法不当或操作失误,可能导致病情恶化,发展成中耳炎,甚至需要修补鼓膜……

 

“耳朵痒可能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中耳炎,表现为鼓膜穿孔,持续流液。此阶段耳鸣比耳痒更明显。鼓膜穿孔可能由意外造成,如异物刺入耳朵,立即剧痛;也可能因感冒、过敏、鼻涕、感染或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,剧烈擤鼻涕,导致中耳压力调节管肿胀,压力增大,造成中耳肿胀,空气无法排出,形成小孔。中耳感染积液渗出,称为中耳炎。治疗需抗感染,滴药、服药,待液体干后修补鼓膜,方法有两种:

 

          1.用医用纸片修补鼓膜 患者无需住院或麻醉,适用于穿孔面积不超过鼓膜总面积25%的情况。通过涂药刺激组织生长,配合医用纸片贴于鼓膜,约2-3个月使鼓膜组织愈合闭合。


          2.手术用人工组织或取后耳皮肤修补鼓膜穿孔 适用于穿孔面积超过25%的患者,可门诊或住院手术,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,术后需在家护理2-3个月。

 

除了治疗外,还需预防复发,治疗根本原因,如过敏或鼻窦炎。”了解了这些……我们应当谨慎避免过度抓挠或挖耳,因为耳朵痒可能不仅是普通病症,若感染或鼓膜穿孔,后果严重。因此,我们必须了解耳朵痒的原因,及时治疗,防止病情恶化,难以治疗或错过最佳时机。


预约医生

分享

如果有兴趣想咨询医生

请填写信息以便我们联系您。


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