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革热的原因
登革热是由传播该疾病的埃及伊蚊叮咬引起的。如果蚊子叮咬并吸取了带病毒者的血液,再叮咬其他人,就会持续传播病毒。
传播病毒的埃及伊蚊有两种,第一种是家蚊,繁殖地为家中静止的积水,如水槽脚下的积水、碗柜底部的水洼、花瓶、未盖盖子的水缸、各种容器、废弃的轮胎中积水等。第二种是园蚊,繁殖地在花园中,如树木、积水的树桩等。
流行病学研究发现,积水是埃及伊蚊幼虫的主要繁殖地,常见于居民区,包括寺庙和学校。
登革热是长期存在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
每年泰国有数万例登革热感染病例,有些年份超过十万例。感染者大多为幼儿和学龄儿童,常见于南部、中部地区及曼谷,这与降雨量和人口密度直接相关。高发期为每年五月至九月。
疾病症状
当出现急性高热、全身剧烈酸痛,尤其是前1-3天背部肌肉疼痛、食欲不振,类似普通病毒感染症状时,应怀疑登革热感染。但通常“不会出现”呼吸道症状,如咳嗽、打喷嚏、喉咙痛、流鼻涕。
诊断方法
感染初期1-3天的症状难以与其他病毒感染区分,血液检查无明显异常。医生可能会用血压计绑在上臂,检查是否有出血点。现代实验室诊断技术已进步,可通过血液检测在约1小时内确认登革热感染。
疾病严重程度
儿童登革热多数症状轻微,发热几天后可自愈。
成人可能出现严重症状,警示信号包括腹痛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极度疲劳、意识模糊、身体各处出血,如牙龈出血、鼻出血、皮肤出血点。
疾病严重是因病毒破坏血小板,血小板负责止血,导致易出血,可能出现皮肤瘀斑、牙龈出血、鼻出血、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。
此外,病毒还会导致血管渗漏,体液流出血管外,导致器官供血减少,引起疲劳、呼吸急促、意识下降、心跳加快、血压下降,这属于严重登革热,需立即治疗。
复发与疾病严重性
登革热有4种血清型,感染后身体对该型产生免疫,但仍可感染其他血清型。已有免疫者再次感染其他血清型时,会引发更严重的免疫反应,复发感染症状更重。
登革热病毒可影响身体多个系统,病毒直接引起器官炎症及大量体液渗漏,除导致低血压外,还会因器官供血不足而功能受损。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包括:
- 脑膜感染
- 器官出血,如消化道、脑部出血
- 因器官供血不足引起的休克
- 因体液渗漏导致肺部积液引发呼吸衰竭
- 病毒本身及供血不足引起的肝功能衰竭
治疗
- 大多数登革热感染可自愈,充足休息是必要的
- 尽量少用药,抗炎药或抗生素对治疗无效
- 若出现严重症状,如意识模糊、呼吸困难、呕血或便血、剧烈腹痛,应立即就医
注意事项
- 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及复方药物治疗登革热
- 应根据需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,如高热或剧痛,但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肝炎,尤其是已有肝病者需谨慎
登革热疫苗保护
登革热疫苗自2015年起在多国获批使用,包括泰国这一热带国家,每年登革热流行严重。疫苗可预防4种血清型登革热,疫苗有效率为65.6%,能减少93.2%的重症病例,减少80.8%的住院率。
该疫苗适用于9至45岁人群,效果最佳于曾感染过登革热者,因为复发感染症状更严重。
流行病学数据显示,感染高峰为10-14岁学龄儿童,其次为5-9岁儿童。在泰国,尤其是曼谷,15岁以上大多数人曾感染过,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。疫苗推荐用于15岁以上人群,尤其是有既往感染史者。
帕塔亚·良占医生
传染病专家
帕亚泰纳温医院内科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