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多数超过95%源于血管的炎症和退化,这一过程需要数十年时间。退化的程度因原因不同而异,如年龄增长、遗传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吸烟、肥胖、不运动等。如果冠状动脉开始狭窄超过50%,在剧烈活动时会出现气促症状,休息后缓解;若狭窄超过75%,即使静息时也可能出现症状。此外,在某些情况下,血管内斑块(Plaque)可能破裂,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聚集堵塞该冠状动脉,导致急性闭塞,表现为胸痛加重或呼吸困难(心力衰竭)甚至心脏骤停,这种危险综合征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(ACS: Acute Coronary Syndrome),是一种心脏急症需紧急治疗。普通人称之为心脏病发作(Heart Attack,急性心脏病症状)。
哪些人群患此病风险较高
过去此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和更年期女性,但现今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,可能因现代生活压力大、竞争激烈、节奏快、饮食习惯改变,加速了冠状动脉的退化。因此,30多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越来越多,有些人在48-49岁驾车时突发心脏病死亡。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:
- 不可改变的因素:年龄、男性、有父亲55岁前因心脏病去世或母亲65岁前因心脏病去世的家族史
- 可改变的因素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吸烟、腹型肥胖(男性腰围>36英寸,女性>32英寸)、缺乏运动、长期紧张焦虑的性格
风险因素的控制
- 彻底戒烟(同时有助于预防其他疾病)
- 控制血压:非糖尿病患者血压应≤130/85 mmHg,糖尿病患者应≤130/80 mmHg,肾功能不全患者(尿蛋白每日超过1克)应≤125/75 mmHg
- 控制血糖:空腹血糖<130 mg%,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<7%
- 控制血脂:总胆固醇<200 mg%,甘油三酯<150 mg%,低密度脂蛋白(坏胆固醇)<100 mg%,高密度脂蛋白(好胆固醇)>40 mg%(男性)和>45 mg%(女性)
- 控制体重:体质指数(BMI)<25,腰围<36英寸(男性),<32英寸(女性)
- 每周进行5次以上、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
- 保证充足休息,避免长期紧张焦虑
冠状动脉狭窄的症状
胸骨中部压迫性疼痛,放射至左肩和左臂,有时疼痛放射至颈部。症状在活动时加重,休息后缓解。严重狭窄甚至闭塞时,会导致心肌严重缺血,最终发生心肌梗死。患者表现为剧烈胸痛、焦躁不安、冷汗,如果未能及时送医,可能危及生命。
根据上述症状,如怀疑有此类表现,应尽快就医。胸痛可能由两种情况引起:一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,二是因血管突然堵塞引起的心肌梗死。
若为狭窄引起的缺血,症状多在活动或运动时出现,应停止活动并尽快就医,但不属于紧急情况;若为心肌梗死,症状在休息时或静止状态下出现且较严重,应立即前往最近医院急诊。心肌细胞在4-6小时内大部分会坏死,但若能在4-6小时内及时治疗,心肌功能可恢复正常。现有溶栓药物能有效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。因此,冠状动脉狭窄症状为急症,应尽快就医,切勿拖延超过4-6小时。此外,高血脂和高胆固醇也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风险。
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
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多样,如搭桥手术,将其他部位的血管连接到主动脉与狭窄点以下的冠状动脉,球囊扩张术,以及支架植入术以支撑狭窄血管。然而,对于已发生血管堵塞的患者,这些治疗多为缓解症状。因此,最好的方法是预防。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或吸烟者应改变生活方式,戒烟,控制血压至正常范围,保持运动,调整饮食,减少脂肪、淀粉和糖的摄入,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。
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有两种方式:
- 不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(Off-Pump CABG),即“心脏不停跳”手术,优点是手术中用血量少,手术及麻醉时间短,住院恢复时间也比停跳心脏搭桥手术短
- 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(On Pump CABG),通过“停止”心脏工作进行手术
适合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饮食
应选择清淡、易消化、不过于浓烈的食物。优选高纤维、低单糖指数(low glycemic index)的碳水化合物,摄入低脂肪食物,脂肪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。此外,应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,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,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、防止便秘及减少结肠癌风险。同时,应避免食用味道过重的水果和食物。